2025年9月22日,生态环境学院顺利召开特色班开班工作推进会议。此次会议聚焦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水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环境管理与评价、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建筑消防技术6个专业的订单班、工学班、冠名班开班工作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生态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孙传胜主持,副院长黄相玲、黄晓波、向佳,教务科长谌小波,学工科长张明亮以及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共同参会。
一、聚焦“订单班跑偏”,精准锚定整改航向
针对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跑偏现象,会议逐项剖析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举措:
1.纠“出发点偏”:坚决杜绝签约授牌等流于形式的合作方式,要求各专业紧密对标合作企业的岗位标准,精心细化出可落地实施的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2.纠“路径偏”:打破校企之间“两张皮”的隔阂,构建从课程设计、实训室建设到实习就业的全流程企业参与共建闭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纠“方法偏”:将企业岗位任务巧妙嵌入课程体系,杜绝实习环节出现“参观打杂”的走过场现象,同时大力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4.纠“实训室用途偏”:秉持实训室以用为本的原则,避免硬件的盲目堆砌,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指导书,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能。
5.纠“评价标准偏”:摒弃传统的量化指标评价方式,以毕业生岗位适配率和企业满意度为核心评价指标,每学期联合企业开展成效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校企融合,筑牢就业适配基石
结合各专业订单班的具体方案,会议对关键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1.课程融企业需求: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嵌入国海鸿杰检测规范,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融入“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证内容;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专业(2024/2025级)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替代部分课程;环境管理与评价专业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环境工程技术现场工程师班优化企业导师授课方式并提高实操课程占比。
2.规范企业授课:明确每学期企业授课时长不少于18学时,授课内容涵盖企业文化、行业前沿动态以及项目实务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实践能力。
3.定向就业保障:学生实习考核合格后,优先与合作企业签约录用率不低于70%,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
三、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夯实“双师”队伍根基
计划利用军训时段(教师无课期间),组织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锻炼。目前,已妥善安排制定相关计划及要求,为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做好充分准备。
四、梳理近期进展,明确下一步规划
1.已完成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整改举措,积极对接企业授课需求,为特色班开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下一步计划:9月30日前完成订单班、特色班开展方案的修订工作;10月国庆后正式启动各专业特色班教学,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推进。
后续,学院将进一步加强过程管控,确保人才培养不跑偏、见实效,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优秀生态环境专业人才。